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17年经教育部批准,南京审计大学设立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开始招生。在本年度(2020年)正值本学位点招生培养一周年之际,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已初显成效。
本学位授权点面向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关键时期的战略需求,聚焦公共政策、民生保障、数字治理及其他公共治理和社会服务事业等领域,致力于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建设任务培养复合型和专业性人才。本学位点拥有充实和雄厚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储备,在相关学科领域积淀了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学科品牌愈发凸显、人才集聚能力逐渐显现。同时,在深化专业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加强公共管理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把公共管理的研究延伸到公共政策层面,并与审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南京审计大学特色学科一起,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学术研究领域。
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科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学位授权点充分发挥学科责任教授和学术带头人在学科方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科梯队、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实施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计划,加强师资力量,修改培养方案、完善教学大纲,不断拓展专业深度与研究领域,提高专业建设实力。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合作, 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敬业精神和致公情操。
2.掌握扎实的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晓数字政府与政务大数据等公共行政变革新趋势;具有熟练运用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潜能以及应对多变工作环境的学习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在本专业相关领域开展研究或实践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学科外文文献,能够追踪国外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4.毕业后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高等院校从事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
(三)培养方式
本学位点的基本学习年制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具体培养方式如下:
1.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入学后先了解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第一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
2.研究生培养应是在导师和任课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培养研究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出新观点、新思路以开展学术讨论。研究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成果应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3.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要贯穿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要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4.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理论,以及培育学生理论分析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5.要求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实践,掌握科研方法,撰写学术论文。
二、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本学科拥有研究生导师17人,二级教授4名,1/4以上具有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其中一人为教育部特聘教授),且80%以上为45岁以下中青年师资。近5年,学科团队主持国家级课题二十余项,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3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3项。30多篇报告被采纳,7篇被中央或省部级领导批示。与地方政府、审计机关建立了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合作基地,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下设5个研究方向:
一是行政管理。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聚焦本学科相关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公共政策创新与执行、公共危机治理等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教育教学。本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现代公共管理技能和素养,能够高效应对纷繁复杂的公共行政问题,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
二是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审计体制与政府治理机制、政府审计与行政监督体系。该方向的特色为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审计学等多学科理论,从制度、体制、机制、路径等层面研究政府审计服务政府治理目标实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围绕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官员问责与审计监督等现实问题,关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重大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开展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独立思考和政策研究。
三是公共政策。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管理与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制度与政策、资源环境政策、农地经营权流转及其政策调控等相关议题的研究和教学中形成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政策过程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公共政策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需要。
四是公共服务与绩效管理。本方向旨在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治理基本原理与方法、数字政府治理、数字社会治理、数据安全与政策等。本方向重点培养学生树立公共价值理念和公共责任意识,形成扎实的数字理论基础和突出的实践能力,掌握政府、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在数字公共治理领域中的理论知识和活动规律,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公共服务治理、数据安全等领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开展深入研究的能力。
五是社会保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医疗卫生服务治理、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等。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准确掌握社会保障问题的学术动态、理论前沿,深刻理解与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引领和帮助学生通过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保障实践现状,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保障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提升相关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
为保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学校层面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制订了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等相关制度。
此外,经过一年时间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总结提升,学院层面也加强了研究生复试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了宣传、面试、笔试、录取各个环节的工作。与此同时,学位点采取的办法主要有:①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报考氛围。充分利用学院主页、学院公众号、报告会等媒体和阵地,主动宣传本学院学科实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稳步推进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②通过校内宣讲动员,吸引优质生源。组织各年级本科生参与考研宣传动员会、考研咨询会、主题班会,实现学院内覆盖,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和宣传我校研究生招生有关政策,学院、学科实力,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导师风采展示等;③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对外宣传和联络。积极向省属相关院校、校地合作单位、学科相关行业单位寄发招生简章;结合实习实践基地和教研项目岗位需求,发动研究生导师对外宣传;广泛联系校友,发挥校友发布在全国各地的优势,开展广泛的宣传。
经过上述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年度学位点招生工作顺利收官,完成了26个招生指标的录取工作。
(二)课程教学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毕业应修总学分为45学分。其培养环节包括:公共课(10学分,必修)、核心课(18学分,必修)、选修课(至少修满9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必修)、学术讲座(1学分,必修)、文献阅读(不计学分)、学位论文(6学分,毕业和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
相关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未曾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不满2年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社会实践,可以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已参加工作满2年的研究生可以不参加社会实践,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学术学位研究生参加校内与本专业相关的“助管”和“助教”,可凭相关部门出具的岗位考评表和成绩作为完成社会实践的证明和成绩,合格者获得学分。
2.学术讲座。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参加20次学术讲座,并提交相应学术报告给导师,导师审核通过后由研究生交所在学院登记。
3.文献阅读。具体为研究生推荐了阅读书目及期刊目录。
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表1:课程设置计划表
类别 | 课程编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是否学位课 |
开课单位 |
必修课 | 公共课 | MK10020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1 |
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WY10051 | 英语(英语) | 4 | 1 | 外国语学院 |
GG10010 |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公共管理) | 2 | 1 | 公共管理学院 |
核心课 | GG20020 | 公共管理学文献选读与研究前沿 | 3 | 1 |
是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30 | 公共经济学 | 3 | 1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40 |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 3 | 1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60 |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专题研究 | 2 | 2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50 | 公共政策学 | 3 | 1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70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 2 | 2 | 公共管理学院 |
GG20080 | 电子政务 | 3 | 2 | 公共管理学院 |
选修课 | 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至少修满 1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须二选一; 其他选修课程见《南京审计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选修课一览表》。
|
否 |
各学院 |
社会实践 |
| 1 | 2-5 | 否 |
|
学术讲座 |
| 1 | 1-5 | 否 |
|
学位论文 |
| 6 | 5-6 | 毕业和申请学位必要条件 |
毕业应修总学分 | 45 |
(三)学术训练
2020年度,本学位点继续高质量推进科教融合,以科研方向为纽带,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形成团队指导模式,共凝聚搭建4个特色分明的研究团队。团队负责人为学科带头人,为人师表,学术水平高。团队成员具有指导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条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政府委托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并已取得一定影响的科研成果。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课题、共享研究平台、共有科研成果、共同完成研究生指导工作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导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设立研究生示范课程,建立团队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在学术训练成果方面,2019-2020年度,本学位点薛婷等4名学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立项,获得立项学生占所有学生总数的33%。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点本年度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需要继续提升:一是学位点师生参与学术交流的力度相对不大。因疫情影响,本年度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5人次,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6人次,师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力度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二是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除了研究生培养方式方面的问题外,研究生生源结构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三是教师立德树人成效的辐射度和彰显度还不够。本学位点很多优秀导师的成果和事迹还未挖掘和报道出来,需要进一步宣传。
(二)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一是制定相关激励和支持机制,推动师生以多种形式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相对不足的问题,督促导师带领和支持研究生开展相关活动,并在学院层面上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是推进《公共管理学》《城市管理学》《智慧政府》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金课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加强特色教材建设,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素材。
第三,加强科研水平,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力争获批省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提高公共管理研究生课外学术训练的丰富性和总体水平。提升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提高科研培养成效。